內蒙古鄉村公益崗托底農牧民“穩穩的幸福”
仲夏時節,綠茵似毯。走進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六戶鎮六戶村,保潔員于樹清正在清理河岸兩側的衛生。
“這個工作特別適合我,每天負責維護好這片區域的環境衛生,而且工作地點離家近,還不耽誤照顧家里。”于樹清笑著告訴記者。
于樹清家的耕地有限,農閑時總想著再謀個營生增加家里的收入,但今年58歲的她一直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前不久,通過選聘,于樹清成為鄉村公益性崗位上的一名保潔員。解決了就業難題,令她高興不已。
圖為于樹清正在清理河岸兩側衛生?!≡顒?攝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印發《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公益性崗位管理辦法》,其中開發設置鄉村公益性崗位,變“輸血”為“造血”,用以安置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就業。安置崗位主要包括就業服務、保潔、保綠、公共設施維護、便民服務、托老托幼助殘、護邊等服務類崗位。
“六戶村公益崗保潔員一共有17人,上崗之前,村里會組織培訓,通過‘傳幫帶’的形式,讓他們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六戶村村支委委員范紅香介紹。
突泉縣針對公益性崗位實施動態管理,優先安排有意愿、有勞動能力且無法外出、無業可就、無固定收入的弱勞力、半勞力就業,讓其實現增收。據了解,2025年突泉縣累計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3800個。
一直靠打零工為生的白占云得知公益性崗位正在招聘,便遞交了申請,經過審核和面試,她成功被錄用為當地公安局的一名保潔員。“以前總打零工,不穩定?,F在的公益崗還給我交五險,這個活我必須得好好干。”
同樣通過公益性崗位有了穩定收入的還有大學生劉帥。“大學畢業后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看到公益性崗位招聘公告,我就報了名。”
6月初,劉帥正式上崗,成為突泉縣市監局的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單位我主要負責個體戶企業注銷和變更等業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工作經驗的積累。”
圖為劉帥處理辦公室業務?!≡顒?攝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郵政管理局推進全區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公益性崗位設置。
近日,記者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善岱鎮大岱村一家超市,看到“快遞區”正有村民在取快遞。“以前村里沒有快遞驛站,網上買的東西只能到鎮里取,現在能在家門口取快遞,既方便又安全。”村民李金全告訴記者。
快遞驛站的負責人白云生說:“‘快遞進村’后,我也有了穩定的工作。目前,站點日均處理快件200件,旺季可達500件左右。”
內蒙古郵政管理局消息稱,2025年,該局力爭內蒙古4個品牌以上“快遞進村”通達率達到97%以上,完成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公益性崗位5000個。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數據顯示,2024年,內蒙古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達23.8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21.3%。其中,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8.9萬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