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24日透露,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提升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水平,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外匯局廣東省分局與深圳市分局近期聯合發布相關通知,明確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外債登記管理改革等八項試點業務。
廣州市某軟件開發企業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企業每月急需尋求金額約人民幣2500萬元的低成本融資資金,用于支付員工工資等日常開支。轄區銀行在得知企業需求后,向企業宣傳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改革新政,最終企業選擇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金額為人民幣4億元,借款利率僅為1.9%。
深圳某醫療科技公司在疫情期間捐贈了價值人民幣470萬元醫療設備。為支持醫療物資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今年3月初,企業辦理了金額為人民幣6億元的一次性外債登記業務,目前已提款等值人民幣1.1億元的外幣,節約融資成本約人民幣200萬元。
除了一次性外債登記、靈活調整借債模式和放寬借債幣種限制等簡化管理程序的措施之外,八項試點業務還包括了業務流程的優化,如擴大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便利外商投資企業異地登記、簡化資本項目業務辦理等;同時,還涉及跨境投融資渠道創新,如境內信貸資產對外轉讓試點、支持國際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等。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末,廣東省(含深圳)共有77家企業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合計融入境外資金折合8.84億美元;276家企業辦理了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金額折合36.2億美元;銀行通過簡化支付手續,為企業辦理5筆資本項下資金支付業務,金額折合8252.11萬美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