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9月10日啦,有點經驗的家長,一聽9月10日就反應過來了——教師節。是的,又到了一年一度“送不送禮都要糾結”的教師節。
剛巧在網上看到很多坐標上海的家長,都在糾結:
看來家長們真的很頭疼呀!
(資料圖)
對于教師節送禮,家長、老師的態度是怎么樣的呢?
有老師說:不用送,否則還要一個個禮物退回去,太麻煩了。
家長說:送,但是不送貴重的,主打就是實用!
也有家長說:送護手霜,被退,送賀卡,也被退。不收的老師是一丁點都不會收的。
教師節官方校方明確要求積極倡議不要給老師送禮,但家長們總是不相信不放心。再者,送不送禮也不完全是出于家長們的意愿,因為還有家委會。
近期有位家長就分享了因為送禮,和家委會“鬧掰”的事情:
馬上教師節了,班級群里又炸開了鍋。
家委會會長突然發話:“各位家長,教師節到了,我們是不是該表示一下?經過幾位家長代表討論,決定給語數英三位老師各準備一份禮物,預算每人800元左右,現在開始接龍收款。”
消息一出,群里立刻被“收到”刷屏,掏錢速度比搶紅包還快。
我盯著屏幕看了半天,心里咯噔一下。800元×3=2400元,這可不是小數目。更重要的是,這真的是所有家長自愿的嗎?
我私信了會長:“您好,請問這個決定征求過所有家長意見嗎?我覺得這個金額有點高,能不能再商量一下?”
會長回復很快:“王老師家兩個孩子,經濟壓力大;李老師剛畢業,工資不高;張老師為孩子付出最多。咱們班家長都同意,就你一個有問題?”
我頓時語塞。
還記得剛入學時,會長在群里說:“我們家委會就是為了服務大家,絕對不強迫任何事。”這才一年多,怎么就變味了?
我翻看聊天記錄,發現去年教師節,禮物預算才200元一人。今年直接翻了兩番。明年是不是要上千?
我忍不住在群里發聲:“各位家長,我能理解大家感謝老師的心情,但表達心意是不是可以換個方式?讓孩子自己畫張賀卡,寫封信,不是更有意義嗎?現在這樣高額攤派,是不是變了味?”
消息一發,群里頓時安靜了。
五分鐘后,會長私信我:“你別在群里說這些,要不今年的禮物你先別參與了,我們其他家長分攤一下。”
我笑了。這不就是被“踢出群聊”了嗎?
我之所以這么堅持,是因為見過更離譜的事。朋友孩子班上,家委會組織給老師買名牌包,每人攤500元。有個家長下崗了,實在拿不出錢,竟然被個別家長說“不懂事”。
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對老師的感恩變成了明碼標價的交易?什么時候開始,不參與集體送禮就成了異類?
我不是不尊重老師。我女兒每年都會自己動手做賀卡,寫上一句“老師辛苦了”。我相信,老師更珍惜的是孩子真誠的心意,而不是家長湊錢買的奢侈品。
教師節原本是尊師重道的體現,現在卻成了家長的“軍備競賽”。你家送化妝品,我家就得送手機;你家請吃飯,我家就得組織旅游。
這種風氣下,最受傷的是那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他們不是不想表達謝意,而是被綁架在了這輛不斷漲價的“感恩列車”上。
更可怕的是,這種行為本質上就是一種“集體行賄”。大家都心知肚明:誰家送的禮重,老師可能就會多關照誰家的孩子。
但我想問:我們的老師真的就這么容易被收買嗎?我們真的要用這種方式來“購買”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嗎?
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是正直的,他們更希望看到孩子的進步,而不是家長的禮物。
今天我把這些話說了出來,我知道肯定會得罪很多人。也許有家長會覺得我摳門、不懂事、破壞和諧。
但我只是想問一句:
當我們用集體名義綁架所有人時,那份感恩還純粹嗎?
教師節快樂?或許我們應該先讓教師節回歸本來的意義。
童媽說:
教師節,是為了弘揚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表達對教師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讓送禮成為一種負擔,更不能讓它扭曲了教師節的真正意義。
與其在教師節這天,絞盡腦汁給老師送禮,倒不如平日多配合老師,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
家長們,您怎么看呢?
*本文由哈童上海升學綜合整理
部分來源:劉金思維、小紅書、網絡綜合等,如有侵權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