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數西算”超級工程啟動,奧飛數據股價曾連拉兩個漲停。
何為“東數西算”工程?調研機構將其比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南水北調”。去年五月,一份官方文件明確,這是一個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平的工程。
因新IDC建設與算力轉移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東數西算”工程啟動后,機房多、規模大的龍頭企業迎來利好。
奧飛數據就是受益者之一。它成立于2004年,2014年開始自建數據中心,提供機柜租用、帶寬租用等IDC 增值服務,擁有阿里、快手和騰訊等大客戶。
奧飛數據是一匹黑馬嗎?
信貸主管轉行
2005年前后,一名銀行員工馮康辭去信貸主管的工作,加入廣東網通,分管IDC相關業務。
彼時,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這個年輕人決定從體制內出來創業。2009年,廣州昊盟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正是馮康。
2011年,馮康又收購了一家民營IDC服務商——廣州實訊通信科技,即奧飛數據前身。
馮康通過昊盟科技,間接持有奧飛數據39%的股權,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接手奧飛數據后,馮康推動公司向重資產方向發展。
據招股說明書,2013年之前,奧飛數據的主營業務是為數據中心提供網絡業務,2014年開始自建數據中心,重金投入搭建機房和網絡資源管理平臺。
“為了機房的建設,公司所有的財力,甚至我自己的房子都抵押了。機房建設的成敗,決定了公司未來的走向。”馮康接受媒體采訪時談道。
馮康的孤注一擲沒有打水漂。
2016年以前,愿意用自有資金建機房的第三方IDC公司少之又少,奧飛數據在兩年內和國內其他公司拉開差距。
據招股書數據,2014年,奧飛數據年營收7000萬元,凈利潤不到400萬元。到了2016年,公司營收2.98億元,凈利潤超過5500萬元。
營收和利潤持續增長,馮康一手操盤的奧飛數據渡過了初期難關,為之后的擴張打下基礎。
2018年,奧飛數據登陸創業板,逐漸從傳統流量業務向“IDC+云”業務的轉型,成為華南地區較有影響力的IDC服務商之一。這幾年間,它的主要客戶包括阿里、騰訊、快手、三七互娛等互聯網大廠。
按2月25日收盤數據,粗略計算,馮康持有的奧飛數據股份價值40億元。相較上市之初,他的身家漲了35億元,其中,因搭上“東數西算”風口,過去一周漲了9個億。
賒賬多回款慢
IDC賽道玩家很多,奧飛數據只是其一。
對標寶信軟件、光環新網等行業龍頭,奧飛數據實力稍弱。
從財務數據可以看到,上市三年來,奧飛數據營收規模從4億級增至8億級。寶信軟件最新營業收入達95億元。
再看回款能力,奧飛數據在2020年應收款達2.3億元,約為營收的27%。寶信軟件的應收賬款占營收的比例僅為17%。明顯,應收賬款拖累了奧飛數據的業績。
奧飛數據的應收賬款在上市的兩年間一直都處于1.3億元左右。有分析質疑,奧飛數據有以賒銷業務換取收入增長的嫌疑。
除回款能力差之外,奧飛數據的負債也居高不下。2020年,該公司總負債達16億元,相比2019年增長了7億元,同比增長了74%。
IDC運營商在做生意之前,得先搭建好昂貴的“機房”。市場上有人將IDC的生意模式與商業地產做類比,將數據中心看成是具有IT屬性的數字地產。
十年前,它采取先建后租的模式,意圖通過一次性投入持續創造現金流。現在看,此舉收獲了一些大客戶的訂單,但巨額成本制約了利潤想象空間。資本市場一向不看好重資產的發展邏輯。
降本增效是所有IDC運營商要解決的難題,奧飛數據也不例外。
適度超前基建
IDC產業分為運營商、第三方IDC龍頭、小型IDC供應商三大陣營。市場整體供大于求,存在能耗高、電力成本高等問題。
作為第三方IDC服務商,奧飛數據的毛利率與電費價格、土地是否自有相關。這意味著,奧飛數據提升盈利水平的關鍵在于選址、規模化部署以及技術創新。
2月22日,奧飛數據在昆明投建的新一代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園一期項目封頂。該項目定位為西南地區超大型的第三方互聯網數據中心,擬規劃建成超過8000個機柜
相較東部來說,昆明土地價格便宜,電費便宜,再加上四季如春,溫度長期控制在15-25度,機房散熱可依賴自然環境,能耗較低。
昆明項目是奧飛數據新落腳點,有望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事實上,這幾年,奧飛數據高速擴張,在各地興建數據中心。
據奧飛數據2021年半年報,公司在全國各地接入了數十個高標準數據中心,其中包括多個自建直營數據中心,機房總使用面積達到107000+平方米,可提供16000+機柜資源。
近期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奧飛數據在建的 IDC 機柜約3.6萬個,主要位于廊坊訊云、廊坊固安、廣州南沙地區,此外擬規劃新建 1.75 萬個機柜新項目(包括天津武清、云南昆明、江西南昌等地區)。
“東數西算”風口下,“適度超前”基建的奧飛數據或能拿到更多訂單,做大規模。
據“東數西算”戰略構想,通過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預計啟動后將每年拉動4000億元投資。
若以上利好兌現,奧飛數據有望找到突破口。
過去,奧飛數據獲客以零售為主、批發為輔,因IDC零售模式下游客戶較分散,該模式毛利率較高。未來,在新增市場開拓下游客戶方面,這套打法有望復刻,增加營收。
風口下,能否打敗競爭者,吃到大蛋糕,還要看奧飛數據以后的表現,不過,在股市里,這部分利好已經提前兌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