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uw02"></ul>
  • 首頁 > 綜合 > 正文

    有關春節的傳說有哪些 年的叫法

    2023-01-03 15:32:12來源:互聯網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日子過得真快,眼瞅著就到了除夕,馬上進入春節的高潮階段。小區的樹上都掛上了彩燈、相鄰兩棵樹之間掛上了燈籠,大門外貼上了福字,大花盆里的綠葉紅花煥然一新,還聽到了零星的鞭炮聲,節日的氣氛漸漸濃了起來。


    (相關資料圖)

    現在的記憶依然停留在兒時過年的景象中,孩子就是傳統節日的傳承主體,在過年的過程中,孩子親身體驗、接受知識和觀念,積累多年以后,能影響終身。他們對于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態度和行為,也將直接影響后續的傳承和發展。

    要想讓孩子像我們一樣幾十年后依然保留著清晰的春節記憶,就別忘了給孩子講講過年的來歷、傳說、習俗和禁忌。

    給孩子講講過年的來歷

    年在不同朝代,叫法不同,含義不同,時間也不同,多次更替之后,才有了現在的年,真正意義上的春節也就100多年的歷史。

    年的叫法:

    上古時代,年被稱為“臘”。

    堯舜時期,叫做 “載”,是天體星辰運載一周的意思。

    夏代稱為“歲”,有長一歲的意思。

    商代稱為 “祀”, 表示四時已過,應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

    周代開始稱之為 “年”,是谷物收成的意思。

    先秦時期稱為 “上日” “元日”。

    漢代稱為 “正日”,

    魏晉時期稱 “元正” “元辰”。

    1912 年辛亥革命后,叫做“春節”。

    過年的時間:

    最初,人們把冬至這一天定為新年。

    秦始皇把新年改到了十月初一。

    漢朝,春節是一段時間的總稱,從臘月初八或臘月二十三,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春節的高潮階段。

    民國時期,把農歷的新年叫做“春節”,這才是我們現在過的春節,所以也就100多年的歷史。
    現在的春節也是從臘月初八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孩子們一把正月十六開學,也意味著年過完了。

    給孩子講講過年的傳說

    給孩子講過年的傳說,可以開啟兒童心智,調動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為他增長見識和智慧提供養料。

    過年的傳說有不同的版本,可以都講給孩子聽一聽。

    版本一:

    年是怪獸,頭上長巨角、身上有鱗片、牙齒和爪子很鋒利,每到除夕這一天,就會從沉睡的海底中蘇醒,傷害牲畜和人類。

    有一年,當大家準備外逃時,村里來了一位老人,采用貼紅紙、點蠟燭、燒竹子的做法把年獸趕跑。因為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就開始流行起了貼對聯、守歲、放鞭炮的習俗。

    版本二:夕是怪獸,年是小孩。年用紅綢子,在人們燒竹竿的配合下,把夕趕走。人們為了慶祝勝利,才有了除夕和過年的叫法。

    這兩個傳說可以通過看兩個動畫具體了解,詳見春節陪孩子看3部國產動畫片,了解傳統文化精髓,品味濃濃年味兒

    給孩子講講過年的習俗

    英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鄧肯·米切爾教授說 : “習俗一詞是指既定的思想方式”。習俗就是習慣與風俗,是長期的文化積淀與約定俗成的結果,是一種典型的歷史文化現象 。可以說,有了習俗就有了傳承。

    1、貼春聯、放鞭炮: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貼春聯、放鞭炮的習俗來自過年的傳說,有驅邪避災的寓意。

    現在有的家庭也只貼一個福字,“福”字左邊是“衣”服,右邊是“一口田”,象征著衣食充足。現在人們都想有福氣,平安、健康、快樂都是幸福的表現,貼福字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2、吃年夜飯

    《清嘉錄》卷十二中記載: “除夕夜,家庭舉宴,長幼咸集,多作吉祥語,名曰 ‘年夜飯’。”

    春節就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分散至五湖四海的家人,在春節都紛紛趕回家中,為的就是吃一桌年夜飯。年夜飯相當豐盛,雞鴨魚肉都有,有美好富足的寓意。

    飯菜再多,也少不了餃子。餃子一般是白菜餡、豆腐餡,這是很有講究的。白菜中的“菜”和“財”諧音,有發財的意思豆腐的腐和“福”是諧音,豆腐水餃表示“兜福”“都福”“都富”,也會富有的象征。有的還在餃子里包上硬幣,誰要是吃到,誰就有福氣。

    3、守歲

    蘇軾《守歲》: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

    吃完年夜飯,人們開始拉家常,現在是看春晚。直到午夜十二點鐘聲敲響以后才去睡覺。我們小時候,是十二點后,就開始放鞭炮慶祝過年,然后再去睡一覺。

    守歲是和過去的一年告別,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給孩子傳遞的是熱愛生命、珍惜光陰的人生哲學。

    4、穿新衣

    《酌中志》 “立春之時,無貴賤……亦有用草蟲蝴蝶者,或簪于首,以應節景。”

    春節前,都去理了發,換了發型,準備好新衣服。春節這一天從頭到腳煥然一新,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年的到來,辭舊迎新,預示著生活的無限美好。

    5、壓歲錢

    壓歲錢中的歲同“祟”諧音,“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壓歲錢的本意是一種祝福,保佑來年平安健康、吉祥如意,一年都很美好。

    壓歲錢要包在紅紙包中,很鄭重,非常有儀式感。現在開始流行電子紅包,儀式感就不那么強烈了,給孩子還是要使用真正的紅包比較好。

    6、拜年

    正月初一去拜年,也是教育孩子尊敬長輩的好機會。

    拜年就是長輩帶著小輩去親戚朋友家拜會,要說一些吉祥的話,比如“過年好”,送上自己最真摯的祝福。

    有些地方還保留著給長輩磕頭的習俗,有的地方則用鞠躬來代替,不管哪種形式,都是體現了晚輩對長輩的敬重。

    給孩子講講過年的禁忌

    在小時候,過年是非常神圣的日子,不能隨便哭鬧、不能亂講話,要不然會被爺爺奶奶批評,說“這樣不吉利”。每當想說話的時候,舌頭都要在嘴里繞三圈,生怕說錯話,帶來晦氣。

    從除夕開始,一直到初一,說話都要謹小慎微。一些表示沒有、完了之類的詞不能說,要換一種說法。比如,打破了碗要說“歲歲平安”

    正月初一這天不掃地、不倒垃圾,人們認為垃圾會把運氣和財氣帶走。記得小時候院子里放了鞭炮,一地碎屑,也沒人打掃。

    還有的地方講究初一不動刀切菜做飯,只能吃除夕剩下的。基本上初一真的不用做飯,除夕包了好多水餃,還有之前做好的現成飯菜,只需要加熱一下就好了。

    當然,很多地方已經不太講究這一些了,不過習俗總是要讓孩子知道的。

    過年不僅是有很多娛樂活動、有美味可口的飯菜、有大把空閑的時間的節日,也是教育孩子擁有熱愛生命、追求健康、尊老愛幼、團結和睦等傳統美德的節日。通過給孩子講述過年的來歷、傳說、習俗和禁忌,讓孩子了解我們的過年文化,傳承、沿襲下去。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亚洲A丁香五香天堂网|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