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個月,我國挖掘機銷量保持快速增長,但固定資產投資卻略低于市場預期。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5.4%,較前值回落4.5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4.2%。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8.3%,較前值回落3.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1.8%,較前值回落6.6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4%,較前值回落3.4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在解讀數據時表示,固定資產投資保持恢復增長,制造業投資增速較快,投資增長動力增強,先行指標繼續向好。
比如,1-5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9.0%,兩年平均增速為8.4%,比1-4月份提高0.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8.1%,兩年平均增速為3.7%,比1-4月份提高0.8個百分點。
一個亮點是,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0%,景氣度繼續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
不過,在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看來,5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及預期,環比也有所下降,特別是基建兩年增速由正轉負,需要引起警惕。
有升有降
從細分數據來看,5月數據有升有降。
制造業投資小幅改善,當月同比13.5%,兩年平均增長3.7%,高于此前數據。
在李奇霖看來,制造業投資回升主要是企業需求端有保障,較為旺盛的需求會推動企業去投資擴產。其中高技術產業對制造業的拉動明顯,比如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分別增長28.9%、17.0%,而這也是需求比較旺盛的行業。
不過,與此同時,不斷上漲的大宗商品價格對中下游制造業企業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制造業現在最大的問題正是成本端的上漲。
“我們會看到1-5月份汽車制造業的投資同比下滑了3.7%,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制造業的累計同比增速相比于1-4月也有所下滑,這都是由于大宗商品上漲,企業在補庫存和擴大規模的時候更加謹慎。”李奇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也表示,制造業投資緩步回升、結構明顯分化,原材料漲價對部分中下游行業的“擠出效應”有所顯現。5月,運輸設備、汽車、紡織、電氣機械等行業投資增速回落,或與原材料成本上升較快、需求偏弱下,利潤擠壓、投資意愿下降等有關。
從房地產投資來看,5月略有下行,當月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速9%,低于前值。
李奇霖表示,房地產投資的景氣來源于旺盛的房地產銷售,5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6億平方米,兩年同比增長9.4%,依舊維持較高增速,而旺盛的需求會讓房企加快推盤。
從與2019年相比的兩年復合增速看,地產、基建、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長8.6%,2.6%和0.6%,仍是地產最為強勁。
不過,房企的施工面積同比增速相比于此前有所下滑,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房企新開工面積同比下滑了3.47%,而且房企土地購置面積累計同比下滑7.5%,5月當月同比下滑31.6%,兩年平均下滑17%。新開工面積和土地購置面積是施工和竣工的領先變量,在嚴監管下,后續房地產投資有一定的下行壓力。
一個亮點是,從5月當月同比增速看,制造業投資繼續維持最高增速13.5%,高于地產投資的9.8%和基建投資的-2.5%
“此前持續提示3月制造業投資的環比增速高于歷史同期,對制造業投資數據不必悲觀,并預計今年制造業投資增速仍有望走出相對基建和地產投資更好的趨勢,目前繼續得到驗證。”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
應警惕基建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5月基礎設施投資依舊偏低,當月同比下滑3.64%,今年以來首次轉負;兩年平均增速3.38%,也低于前值。
“當前,經濟下行趨勢已確認,但下行速度或相對緩和、且結構分化明顯。前期修復較快的投資、出口等需求端指標,在去年底已先后見頂;中低收入群體受疫情影響較大,拖累消費修復的進度與彈性。”趙偉表示。
不過,今年以來,民生領域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社會領域投資兩年平均增速加快。數據顯示,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21.8%;兩年平均增速為12.3%,比1-4月份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衛生投資增長43.6%,教育投資增長17.8%。
“今年的財政支出節奏比較靠后,1-5月地方債僅完成了債務限額的21.91%,其中專項債僅發行了16.51%。從財政支出領域上來看的話,財政支出主要集中于民生領域,1-4月教育支出、文化旅游支出等支出同比明顯上行;而交通運輸支出、農林水支出、城鄉社區等與基建相關的支出同比均是負增長。關注后續隨著專項債發行的落地,財政對基建的支持力度是否會加速。”李奇霖表示。
在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看來,重大項目建設可以發揮穩投資和穩增長的作用,有利于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同時,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惠民生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質量。
特別是一些“新基建”項目的推進,有利于培育戰略新興產業的培育,對地方經濟結構調整有著重大利好。
明明建議,下一步,穩投資仍需發力,特別是基建方面,要注重補短板、惠民生,多在重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類項目上發力;要進一步為制造業投資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和市場環境。同時,要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需把握節奏和力度,保障地產投資和房地產市場的平穩;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經濟增添新動能。
明明預測,今年二季度,GDP結構會進一步向常態化回歸,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