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uw02"></ul>
  • 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 國內 >

    當前報道:27歲女孩用發繡留下最后一批“文面女”奶奶的形象

    揚子晚報 | 2023-02-27 09:43:25

    發繡最早起源于唐朝上元年間,是以人頭發為原材料的刺繡,江蘇東臺就是中國發繡之鄉。近日,在蘇州工作的27歲女孩郭曉琪創作的一組“獨龍族文面女”肖像,受到了很多網友關注。這些作品是用獨龍族“文面女”奶奶們的頭發,一針一發繡出來的。

    郭曉琪是遼寧女孩,大二時開始接觸發繡,后師從“中國發繡第一人”周瑩華。從2022年開始,她著手收集55個少數民族女性的頭發進行創作,目前完成了獨龍族、白族和基諾族的作品。昨天上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了郭曉琪位于蘇州市相城區的家中,聽她講述為“文面女”奶奶們制作發繡肖像的故事。


    (資料圖)

    她的計劃

    用頭發為“文面女”創作肖像畫

    2月26日上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來到了郭曉琪位于蘇州市相城區的家中。郭曉琪家的客廳內掛滿了大量發繡作品,她的書房儼然成了一個發繡小倉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最新的作品《村莊,女人》。她從2022年開始創作,計劃用10到15年時間收集55個少數民族女性的頭發,創作出一系列發繡作品。郭曉琪目前完成了獨龍族、白族和基諾族的作品,預計在下個月會完成畬族和彝族的作品。

    獨龍族是郭曉琪創作《村莊,女人》系列作品的第一站,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位于我國西南邊境,有中國最后一批“文面女”奶奶。文面,是獨龍族沿襲千年的古老習俗,以前女孩到十三四歲時,長輩從野外砍來刺藤,也有的用骨針或竹簽,沾上泡水的鍋灰,按照畫好的圖案,扎在年輕女孩臉上,等結痂掉落,女孩的臉上就會留下靛青色的花紋。

    郭曉琪向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咨詢。她才知道目前在世的“文面女”奶奶僅有16位,她們的年紀普遍在80歲以上,最大的奶奶年齡超過100歲。“我們不知道她們哪一天會離開我們,當她們有一天離開時,其實也是這個文化消失的那一刻。我想用發繡技藝為她們創作肖像畫,從而保留一個民族即將消失的文化。”

    郭曉琪告訴記者,剛開始在獨龍族走訪調研時非常困難,“她們對頭發非常重視,一般不會給我們頭發。”為了讓奶奶們信任自己,郭曉琪和她們一起生活,通過聊天,幫忙干活等形式融入到她們的生活中去,“她們慢慢地會對我產生信任,最后愿意把頭發給我。”

    奶奶們說:以前拍的照都沒這么像

    郭曉琪不會獨龍族語言,需要借助翻譯完成每天的工作。一段時間后,她發現當地人非常善良,“當我真正融入到大家的生活后,能感受到對方的友好。奶奶們看我的眼神非常柔和,她們會握住我的手,讓我感到溫暖。”

    為了完成獨龍族“文面女”奶奶的肖像畫,郭曉琪前期走訪調研了兩個月,又在村子里生活了兩周。在她創作過程中,一位奶奶好奇地問:“你想用我的頭發做成一個什么樣的藝術作品呢?做好后能不能拍個照片發給我?”聽了這位奶奶的話,郭曉琪內心觸動很大,臨時決定在當地賓館創作。

    “那一段時間行程非常匆忙,為了完成這些作品,每天的睡眠時間很少。”郭曉琪把這些作品帶回去給奶奶看,其中一位奶奶看完作品后很感動,拍了拍郭曉琪的肩膀說:“你做得太棒了!以前別人給我拍的照片都沒有這么像。”那一刻,郭曉琪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動,她覺得自己的藝術創作得到了認可,“奶奶們覺得很像就夠了,這就是我堅持的意義所在。”

    2022年10月,她把這6幅作品做成了版畫,寫下對“文面女”奶奶的祝福,郵寄給貢山縣當地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特地把這些作品送給了奶奶們,她們看到后非常開心。我不知道下次見到她們是什么時候,但我覺得這次體驗無論對于我,還是對于‘文面女’奶奶都非常有價值。”

    她的愿望

    師從“發繡第一人”已創作超50幅作品

    27歲的郭曉琪是遼寧人,2013年考入蘇州科技大學學習影視編導專業。談到和發繡結緣的故事,她樂呵呵地笑了起來。她大二時放暑假回到遼寧老家,看到老師在班級群里發布的“中國發繡第一人”周瑩華老師招募學員的信息,便立馬乘坐高鐵返回蘇州。

    周瑩華出身于刺繡世家,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郭曉琪稱,當年周瑩華老師在南京博物院非遺館有一個發繡展覽,需要人員現場講解,“周老師沒有時間,我便成了非遺館里的講解人員。”

    從南京回到蘇州后,郭曉琪對發繡愈加喜愛,便問周瑩華:“我很喜歡發繡,可不可以趁周末或者沒課的時間跟著您學。”

    在周瑩華的鼓勵和支持下,郭曉琪將所有空余時間用來學發繡。大四下學期,她干脆到周瑩華的工作室實習,本科畢業后進入周瑩華的工作室。

    在周瑩華的工作室里,郭曉琪有了實現夢想的舞臺。她每天從8點忙到17點,即使周末也會到工作室學習。在周瑩華的支持下,郭曉琪創作了一些新作品,參加展覽,獲得了一些獎項,逐漸得到認可。

    郭曉琪說:“學發繡不僅要會繡,對工筆畫的要求也非常高,畫的還原度要達到80%至90%后才可以開始繡。”她介紹說,繡的時候要掌握各種針法,“為了練習針法,我前期花了兩年的時間學絲繡。”

    過去的8年里,郭曉琪創作了超50幅發繡作品。她向社會征集了30個家庭寶寶的胎毛,用8個月時間把這些胎毛繡在孩子剛出生踩下的第一個腳印上,深受家長的喜愛。

    望發繡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目前,郭曉琪正在備考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在蘇州生活近10年,談到接下來的打算,她說會在創作發繡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我現在的創作形式分為兩種。我首先會用傳統的發繡技藝進行創作,其次我要通過當代藝術形式來呈現發繡。”

    談到郭曉琪,周瑩華印象深刻。她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像郭曉琪這樣學習發繡的年輕人不多,很多人沒有耐心,坐不下來,她堅持那么長時間還是不容易的。”周瑩華坦言,以發繡為例,如果沒有五六年時間定下心學習基本功是不現實的,一定要有這么多時間來學習,“現在好多年輕人都耐不住寂寞,在培養新人方面任重道遠。”

    讓周瑩華感到欣慰的是,她目前在蘇州的一所中學開設了發繡課程,每周有兩節課。她手把手地教15位學生發繡理論和針法技藝,還讓學生們自由發揮,繡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她說:“我本身是會計師,在父親影響下愛上了刺繡。開始覺得好玩,后面就變成專業研究了。”

    在周瑩華看來,發繡是一門有生命的藝術。她目前在發展胎發繡,將爸爸媽媽和孩子三人的頭發結合起來做成一幅作品,“我們以前的發繡作品屬于收藏品,這個價格是比較昂貴的,普通家庭很難承受。而胎發繡是我們現在一個新發展點,可以讓發繡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標簽:

    • 標簽:中國觀察家網,商業門戶網站,新聞,專題,財經,新媒體,焦點,排行,教育,熱點,行業,消費,互聯網,科技,國際,文化,時事,社會,國內,健康,產業資訊,房產,體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小说区亚洲自拍另类|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欧洲国产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伦理一二三四|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古代|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