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ouw02"></ul>
  • 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國內 >

    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 上海全面推行全程監管垃圾分類

    中國小康網 | 2020-06-30 15:44:03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上海從立法層面確保垃圾分類的全面推行、全程監管,并從源頭減量、全程分類到資源化處理,形成完整的管理鏈條

    ● 上海通過建立獎勵機制,激勵市民主動參與日常生活垃圾分類,增強分類減量實效

    ● 垃圾分類后,可回收垃圾直接運送到相關回收部門,干濕垃圾各盡其用,濕垃圾經過發酵等生化處理,產生的沼氣將被用來發電,只有少量無法處理的部分才會被填埋。有害垃圾則由衛生監管部門專門回收處理,降低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近日,上海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類實效測評結果,各區的實際得分和排名先后一目了然,榜單上崇明、長寧、徐匯三區分別名列前三。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測評體系中的分值比重分別為居住區達標(20分)、單位分類達標(10分)、分類收集運輸處置達標(30分)、宣傳氛圍達標(20分)、長效機制達標(20分)。涵蓋了垃圾分類、運輸和處置的所有環節,突出整體水平,注重長效機制。

    據悉,早在去年5月,上海就開始在試點地區啟動這一測評考核。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上海從立法層面確保垃圾分類的全面推行、全程監管,并從源頭減量、全程分類到資源化處理,形成完整的管理鏈條。

    近一個月來,《法制日報》記者深入上海市黃浦、嘉定等多個地區,追蹤垃圾分類的全過程,并記錄下各個環節的所見所聞。

    建立獎勵機制

    增強分類實效

    “你是什么垃圾?”7月的上海,這句話成了街頭巷尾市民的問候語。玩笑之余,垃圾分類已然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現代都市的一種時尚。

    盛夏的傍晚,暑氣未散,《法制日報》記者來到上海市黃浦區晴苑小區垃圾投放點,這里早已排起了長龍,居民們手持多個垃圾袋,準備將不同垃圾投放入箱。

    史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手里拿著兩袋垃圾,一袋是廚余垃圾,一袋是干垃圾。輪到她時,她熟練地把廚余垃圾倒入濕垃圾桶,然后把騰空的垃圾袋連同另一袋干垃圾一同扔進干垃圾桶,隨后擰開垃圾房旁邊的水龍頭,把手沖洗干凈。

    “現在一看到垃圾就條件反射。”史女士說,“飯一吃完,我們就要把餐巾紙、牙簽和骨頭、魚刺等干濕垃圾分開,分完垃圾就得趕到這里來投放,不然得等明天一早再來投了。”

    史女士還向《法制日報》記者展示了她在支付寶上的“綠色賬戶”,“垃圾分得好,可以領積分,攢夠積分還能兌換禮品”。

    據了解,“綠色賬戶”通過精準定位,把居民的每一次善舉都轉化成賬戶里的積分,讓垃圾分類變得“實惠”。這是上海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聯席會議辦公室與支付平臺共同打造的“城市服務”新內容,通過建立獎勵機制,激勵市民主動準確參與日常生活垃圾分類,增強分類減量的實效。

    同樣,對于那些可回收垃圾,有關部門也將回收所得轉化成為市民垃圾分類的動力。《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黃浦區針對可回收物的末端處理也運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向居民發放“拾尚包”,統一收集可回收物。

    楊浦、浦東等地的一些社區,還專門設立了可回收垃圾的自動回收機,通過智慧聯網,居民只要微信掃一掃,便可進入小程序,開啟投放門,機器自動稱重后,會按照1公斤1元的標準將回收款打入居民的微信錢包。

    黃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調研員項兆弘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實行垃圾分類并非一蹴而就,社區撤桶、定點投放需要一定時間適應,相關部門前期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還有許多居委會干部、社區志愿者上門引導居民投放生活垃圾。尤其《條例》正式實施后,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垃圾分類不但逐漸成為居民的生活習慣,也成為現代都市的一種時尚。

    垃圾分類駁運

    杜絕一鍋端走

    “垃圾分類后續處理跟不上,分了也是白分。”上海市一位基層干部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早在10多年前,上海就曾推行過垃圾分類,但成效甚微。究其緣由,是居民辛辛苦苦分好類,結果在環衛工人運輸時又混在了一起,讓公眾失去了進行分類的信心。

    對此,《條例》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將垃圾處理過程分為四大步驟:單位和個人源頭分類;物業公司分類駁運;收運企業分類收集和運輸;最后處置企業分類處置。并對每個環節作出相應的規定,以杜絕這種一鍋端的運輸方式。

    實際上,在上海的一些先行試點區,垃圾分類四大步驟早已落實。黃浦區多稼居民小區的垃圾分類轉運工作就已經相當完善。“比如濕垃圾的轉運由上海欣望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干垃圾的轉運則由上海潔城環境衛生運輸有限公司負責,再也不是曾經的一輛車一次性全‘端’走。”多稼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邵林說。

    環衛工人王師傅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原先只要將所有垃圾都運到垃圾焚燒廠就好了,但是隨著垃圾分類的推進,要將干垃圾和濕垃圾分別運往不同的地方。

    “最初還存在僥幸心理,把干垃圾和濕垃圾一起運過去,結果吃了‘閉門羹’,人家(垃圾處理中心)不肯收。”王師傅對此深有感觸,“干濕分離是垃圾分類中很重要的步驟,市民花了大功夫分好了,我們不能馬虎。”

    去年4月,上海市發布《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要求增強垃圾車的“辨識度”,方便群眾監督垃圾車是否專車專用;新增16輛有害垃圾專用運輸機動車;色彩噴涂400多輛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全市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達640輛。

    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介紹,截至今年5月,上海全市已配置及涂裝濕垃圾車908輛、干垃圾車3130輛、有害垃圾車35輛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車29輛。如果居民發現來收運小區垃圾的運輸車有混裝混運的情況,可以撥打12345等電話投訴舉報。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上海的垃圾分類已經逐步形成了“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處置”的倒逼機制,投放駁運環節相互銜接,形成閉環,不留死角。

    重視末端處理

    減少環境污染

    分好類的垃圾最終會運往哪里?

    在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3萬立方米的垃圾池讓《法制日報》記者頗為震撼,這里存儲著嘉定區居民一周內的生活垃圾,然而卻沒有絲毫異味。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垃圾池采用了密封處理,并在傾倒口安裝了植物液除臭噴淋系統,防止味道擴散。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這些垃圾將被抓斗投入焚燒爐,開啟蛻變之旅。

    在爐膛內,垃圾會經歷干燥、燃燒和燃燼三個過程。垃圾焚燒后,產生的熱能通過余熱鍋爐生成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運轉發電,接入上海市電網,重新回到千家萬戶;產生的爐渣也可用于制作道板磚等建筑材料,因焚燒產生的煙氣不僅優于國家標準,更優于上海市標準和歐盟標準。

    據介紹,自2017年投入使用以來,這里每天可以處理1800噸生活垃圾,產生的電力能夠滿足嘉定區近15%的居民生活用電。

    《條例》正式實施后,這名工作人員稱,運進來的垃圾更“干”了,可有效減少滲濾液排放,并加速垃圾的自然發酵,提高熱值,增加發電效率。

    類似這樣的垃圾處理終端站,上海正在逐步增加完善。據悉,上海用于全程分類體系建設投資在200億元左右,其中大部分投資聚焦末端處置能力的提升,包括2018年新、擴建5座濕垃圾處理設施,另有3座設施在2019年上半年開工建設;干垃圾以焚燒處理為主,計劃新、擴建的7座干垃圾處理設施在今年上半年全部開工。

    垃圾分類以后,可回收垃圾直接運送到相關回收部門,干濕垃圾也能各盡其用,濕垃圾經過發酵等生化處理,產生的沼氣將被用來發電,只有少量無法處理的部分才會被填埋。有害垃圾則由衛生監管部門專門回收處理,降低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記者 余東明 實習生 馮小瑜 張海燕)

    • 標簽:垃圾分類,工作,全程監管

    媒體焦點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裸体艺术|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2048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精华液网站w|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综合网| 亚洲妓女综合网99|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